一种建筑绞车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绞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绞车。背景技术:[0002]绞车又称为卷扬机,精巧耐用。主要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一般建筑绞车应用在室外,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绞车的各个部件容易受到侵蚀,进而影响绞车的使用。在绞车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目前主要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进行。技术实现要素:[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后侧设置有风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风扇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速器,所述底座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绕丝筒,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绕丝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浸油滑槽,所述浸油滑槽的左侧设置有钢丝进口,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右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外侧靠近边缘处贯穿有固定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遮罩。[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0006]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且位于丝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浸油滑槽与滑杆滑动连接。[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0008]所述固定孔对称设置且设置有四个,所述遮罩紧靠固定孔。[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0010]所述浸油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油池,所述钢丝进口呈弧形且平滑过渡,所述油池通过小孔与钢丝进口相连通。[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0012]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侧面且位于丝杆的前侧以及第二支撑柱的左侧面均设置有行程开关,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对齐布置。[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0014]所述遮罩的前侧且位于上部设置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钢丝进口的夹角在20~30°内,所述风扇向第一电机与侧开口的连线方向倾斜。[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6]与传统技术相比,该建筑绞车设置遮罩对绞车进行保护,避免了外界环境随绞车造成的影响,设置有风扇对具有保护措施的绞车进行散热,并且风扇朝向钢丝进入遮罩的开口,避免了灰尘、水分从开口处进入的可能,进行导引的方式牵引钢丝绕向绕丝筒,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浸图油膜,实现对钢丝的保护,在风扇产生气流的作用下,将钢丝表面的油向未浸油侧吹去,降低油耗减小污染。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俯视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浸油滑槽侧视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绞车的正视图。[0020]图例说明:[0021]1、底座;2、第一电机;3、固定孔;4、遮罩;5、绕丝筒;6、行程开关;7、第一支撑柱;8、钢丝进口;9、滑杆;10、浸油滑槽;11、丝杆;12、第二支撑柱;13、第二电机;14、变速器;15、电磁制动器;16、风扇;17、侧开口。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24]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绞车: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且位于后侧设置有风扇16,用于为绞车散热,减少灰尘水分进入遮罩4,底座1的上表面且位于风扇16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2,为绕丝筒5缠绕钢丝提供动力,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电磁制动器15,起止动作用,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且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速器14,进行速度匹配,底座1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绕丝筒5,用于缠绕钢丝,底座1的上表面且位于绕丝筒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2,底座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撑柱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7,第一支撑柱7与第二支撑柱 12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11,丝杆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浸油滑槽10,浸油滑槽10的左侧设置有钢丝进口8,第二支撑柱12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机 13,为排列钢丝以及浸油提供动力,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与丝杆11的右侧端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且位于外侧靠近边缘处贯穿有固定孔3,用于装置与建筑工地地面进行固定或连接万向轮,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遮罩4,对绞车进行保护。[0025]第一支撑柱7与第二支撑柱12之间且位于丝杆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杆9,用于浸油滑槽10导向,浸油滑槽10与滑杆9滑动连接,固定孔3对称设置且设置有四个,遮罩4紧靠固定孔3,浸油滑槽10的上侧设置有油池,钢丝进口8呈弧形且平滑过渡,油池通过小孔与钢丝进口8相连通,第一支撑柱7的右侧面且位于丝杆11的前侧以及第二支撑柱12的左侧面均设置有行程开关6,用于运动控制,两个行程开关6对齐布置,遮罩4的前侧且位于上部设置有侧开口17,用于钢丝进入,侧开口17与钢丝进口8的夹角在 20~30°内,风扇16向第一电机2与侧开口17的连线方向倾斜。[0026]工作原理:将绞车搬运到建筑工适宜的位置处,通过固定孔3与地面进行固定增强绞车的稳定性,第一电机2通过变速器14进行速度匹配后将动力传给绕丝筒5,当第一电机2顺时针转动时,绕丝筒5进行钢丝牵引缠绕,钢丝经过侧开口17,在钢丝进口8表面浸图油后缠绕到绕丝筒5上,缠绕过程中第二电机13通过丝杆11推动浸油滑槽10运动,进而将钢丝的紧密缠绕,通过触碰行程开关6控制第二电机13的正反转运动,进而将钢丝有序规整的缠绕到绕丝筒5上,进行放丝操作时,第一电机2逆时针转动可进行放丝操作,遮罩4对绞车进行保护,减少灰尘或水分进入,风扇16对绞车内进行散热并使油沿钢丝表面滑动,降低油耗,同时减少灰尘或水分从侧开口17进入。[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