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管理中的管理与矛盾
1、管理是矛盾的必然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与协作是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如何协调好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不同背景的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如何将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矛盾协调好,也要依靠有效的管理。管理是生产过程中矛盾的固有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需的;管理还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化解各种矛盾的目的。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组织等持续、稳定地发展,各国及其各级组织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等形式不断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各种法规、制度从无到有,从少和不健全到愈来愈多和不断完善,这都是由于矛盾而产生的规范化管理。可见,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固有矛盾的一种必然产物。
2、管理是化解矛盾的良方
有矛盾,则要有协调矛盾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在各种组织的活动中,每天都有矛盾存在,矛盾可分为长期矛盾、中期矛盾和短期矛盾。若要有效地解决矛盾,则要对矛盾的双方分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前因后果,然后拟定解决矛盾的方案和措施,始终围绕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手段,化解一对对的矛盾,这种化解矛盾的方法即是管理。
任何现代企业或组织要生存、发展,都面临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资源,使得生产要素的组织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如何根据组织目标与社会要求调节,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以求得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完善组织内部结构与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如何使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如何使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维持组织的长期稳定与发展等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能借助管理的职能和方法。
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使全体民众安居乐业,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矛盾也很多。如处理好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积累的矛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的配套与布局的矛盾;基础设施、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国防安全的矛盾;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等等。只有把一个国家看成一盘棋来思考,从各个方面注重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3、矛盾推动管理创新
当旧的矛盾解决后,超越旧矛盾范围或性质的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这时旧的协调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解决新的矛盾,由此需要管理创新,通过建立新的机制或完善旧的机制来解决新的矛盾。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基本相同,要达到的目标一致,但经营成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呢?这还是归因于领导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问题。有时,同样一个企业只是更换了主要负责人,其经营效果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就是管理创新带来的结果。例如,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处于矛盾重重的危难之际,为了解决危难,必须打破旧的疆局,创建新的管理模式。于是通用公司进行了改组,小斯隆就任总经理后,他采用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制,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即事业部制,这一制度后来成了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典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管理创新,从而使通用汽车公司转危为安,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在我国,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善是根本的原因。因此,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等矛盾,变输血为造血。这里,海尔吃“休克鱼”就是很好的一例。海尔专门选择那些外部环境条件不错,只是管理不能适应矛盾发展要求的企业,即管理不善的企业。通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就可化解那些处于休克亏损状态企业的矛盾,很快使它们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中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由此可见,当一个企业矛盾激化濒临倒闭时,需要化解矛盾的管理来拯救;当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症用到其它的企业之中替代其旧的管理模式后,企业可以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