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之该不该做本地生活
前言
去年做了一段时间本地生活赛道下的产品,再再再一次从0-1去做了很多有趣的工作。对于一名产品设计师而言这样的机会每一次都非常宝贵,最近得空把他整理总结出来作为一次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一直再画原型还没去做过市调可以给你一些启发,有过经验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探讨互通有无吧。
某次会议上 ”闰土“ 提出我朋友”茅台“在做团长(社交电商分销团长)卖一些本地的吃喝玩乐的套餐,据说一个月也能赚1万多呢。于是团队萌生了一个我们能不能做”本地生活“的念头。
~~~ 是不是足够草率?哈哈哈!
【市场层面】
草不率草率的,其实不然产品还是做了很多维度思考的,首先”茅台“是什么用户画像?他代表的群像背后有多大的规模?。”茅台"做团长所分销的套餐来至哪里?每单的利润有多少? 如果他有上级那规模会有多少?上级的套餐是怎么搞来的,上级能赚多少钱每单? ----- 头疼!!! 先洗洗脑可能就不疼了!
【市场规模 - 洗脑大法】
根据以往做社交电商经验100元以内客单抽佣基本能在3-10%左右,假设“茅台”利润是5%/单,那么赚1万元/月净利润“茅台”需要做20万/月GMV ,假设本地有500个“茅台“那么”茅台集团” 月GMV等于“500人 X 20万/人/月 = 1亿”。这么一分析 “闰土们” 很激动,感觉脑壳子不疼了!
~ 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好像“茅台们”都是自己的,GMV都是利润似的?哈哈哈!其实不然产品还是做了很多思考的,由于“闰土和茅台”的关系,我们现场确定了“茅台”的套餐全部来至上家。那么也就是说 “茅台集团” 的GMV其实是给上游打工,上游不仅有现金流收益还能赚到一份抽佣。
【 从抽象问题拆出关键问题】
关键维度的想象力是要有的,且有一定的“洗脑”逻辑,否则兴许是个机会但是想象力有限不足以抓住机会。到这里 “想象力部分” 就做的差不多了,得回到现实回到【问题】上来认真问自己“该不该做本地生活”?使用OKR方式的拆解,问题应该是:本地生活套餐输出方是谁们?且他们的商业模式如何,过得好吗? 当地的市场规模上限是多少? 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做同质化或者差异化竞争?等。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市场调研】的过程看看能不能从中整理出产品人喜欢的“方法论”。
一:市场调研目的
上文有提到了哦:用OKR关键成功目标的方式把抽象问题拆解到最“事实”的具体问题上。这样才能获取到调研最真的点。具体本次调研目标从大类包含:市场规模、产品模式、竞品数量及经营情况、行业形成溯源、发展前景机会。
二:开始调研
根据调研目的,向下拆解出对应类型,继续向下推出需要调研的大问题直至【细项】,这活儿需要一定的积累推荐使用OKR方法,和漏斗也差不多就是了。如果做不到至上而下,那就从下往上。最终都要个结构否则会很散乱,行不成体系,简单点理解就是“归纳大法”。讲出去也好听,我有“知识结构”。
※调研问题在前再有调研方法切莫即本末倒置※
※掌握了要想“市场”提的问题,接下来只是“沟通”※
网络上很多调研方案,比如问卷、观察、文案调研、会议调研、找专业调研公司等等。其实正儿八经做事情的话用不到那么多调研技术。找准问题、找对人沟通即可。最后制定一个调研计划,什么时间内找谁们去调研什么具体问题。就可以去跑市场了!
※5w2h模型跟SWOT、4p、pest、逻辑树等模型※ 都是很好的问题分析方式,大家哪个熟练就用哪个,目的都是获取完整的调研问题,本文的方式每个模型能有涉及一些。
第一步:你好,我是市场,你想问什么?
以上文的case举例:从调研目的→问题类型→大问题→具体问题→执行办法,咱用一张二维表做好框架。这时候你想至上而下,还是至下而上,都随你。表中名词注释:【上游】指“茅台”的上家,他们输出了电子化套餐给“茅台”去卖。【店铺】指把套餐给了【上游】的商家且为消费者提供终端服务 。 (看完表懂了的就可以走了,市调就这么点事儿,有疑问继续下滑)
下面对表格中,某一些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做一些解释,加深一下认知。
1.衍生溯源
【“茅台们”和“上游平台”】是怎么衍生出来,要做一次溯源。知其所以然会让你接下来的调研更加通常,否则人家讲了很多,你挠挠头这不通啊。比如:“为什么要吃饭前一定要找下饭视频啊,饭都凉了还不吃?还会发脾气?”这“sjb”脑路不通啊。因为你不知道他“出生”在哪里,也许天然带着地缘特质、灰色特质、人性特质等。
2.产品模式
产品模式应该是多数从业者最熟悉的板块了。也就是说他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以什么样的形式在运营。其中最感兴趣了就是他怎么赚钱。产品必须要在市场中获得收益,所以商业模式特别关键。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不对呀,他卖产品根本不赚钱啊? 所以要调研吗!也许人家不是靠差价或抽佣赚钱呢?质押你T+7 - T+15的流水,你认为算不算商业模式? 拿这些钱去做基金算不算商业模式? 满说满去!意思就是要调研清楚,否则你进去后发现套路怎么不一样!
需求咱就不说了非常关键的,找到痛点、爽点就好。 还有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早早就去做分析的。【业务关键】闭环链路。 往往这里会涉及到关键的技术、关键业务资源,没仔细分析,最后会很吃亏等你要做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3.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要不要进去,或者勇敢的去颠覆他们有没有意义。大部分都是看到了市场有存量才会进去的,比如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网民增速一直不错不断的有新用户进来,其实除了大家看到巨头,也有很多小企业获得了一些用户红利。所以分析市场规模主要就是两块【存量】【增量】。当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路,就是你发现这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但你有一套商业模式可以把他们都“吃”掉。这就是存量市场机会了。
第二步:你好,我是市场,你想怎么套话?
最有效的调研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不管你是同产品还是差异化产品,都避不开“元需求”和市场。还有一部分是综合性数据比如行业规模、增速等等,那就需要去一些提供大数据的付费渠道了解了。以本地生活为例提供一些执行参考吧!
通用执行参考
※效果顶好,请谨慎使用、以免心态爆炸※
※上层的信息都掌握在决策者手中,所以各个层级的人都聊聊※
1.用竞品身份与商户进行1V1交谈,您在我们平台觉得服务如何?订单够吗?还有在其他地方卖吗?有什么新需求?
【验证:商户经营需求、店长需求?、增加溯源素材、商户画像、通过商户了解其他渠道并可以做渠道对比继续溯源】
2. 找行业内的员工,以招聘形式挖来聊,一一裂变多认识圈内人士
【验证:企业经营情况、团队配置成本、工作流程、其他渠道】
3. 去业内找份工作,做他一个星期,该明白的都明白了,顺便请几个老员工吃饭
【验证:许多、许多,甚至就真的在那边工作了哈哈哈】
4. 以下游合作方式去上游公司交流如何进行合作,或者代理他们的产品为由交谈,或者你想收购一家公司,看你的真身是什么别破功。
【验证:经营情况、行业情况、存量分析、增量分析、商业模式】
5. 以探求投放广告合作兴趣进行合作交流
【验证:商业模式、用户规模】
其他解答:【产品模式】中,比如关键链路、品类、客单、分销规则等基本自己就能解析出来,就不要去问了。
三:告诉【闰土们】本地生活该不该做!
回到调研表格,最终我们要把所有的内容串起来。具体给大家提供一个表头。最后把所有的内容全局过一遍,就可以开始书写对应的市场调研报告了。这份就是【元】数据。非常有价值!
调研报告中:统计性信息就简单咯做好数据整理即可,难在看了这么多信息把差异化思考出来了吗?不然就回答不了【闰土】了这很难但这必须做,需要“用心” + “认知” 。多把注意力关注在商业,用户需求,少谈画面好不好看,文案优不优美等,具体我使用的方法如下:
竞品经营环节上哪些地方你能做到节省成本还是不伤害体验,甚至提升体验。
用户原有需求上有竞品没满足的【痛点】吗?以至于用户背叛竞品。
你在竞品的服务用户流程上有发现能【乾坤大挪移】的地方吗,开发出【爽点】吗?
你能给商户更多吗?什么模式、什么服务?【痛或爽】让商户背叛竞品。
有可能“品牌化”吗? 做一次颠覆整合,C端烧钱覆盖做品牌,扩大规模平摊成本竞品吃不消了你再营收。
有增量空间可以去PK吗,具体在哪里?
Call Back :该不该做本地生活? 答案是:【Do It 】
从【问题】列表中,最后我们发现了市场增量有限,硬刚肯定是刚不动的,但存量市场规模可以做到10亿/年。且竞品蛮多但但但他们皆是同一种商业模式,经过分析得到了差异化PK的思路。所有人都是吃鸡蛋练胸肌,如果你吃蛋白粉会不会很爆炸!!!(不是非常恰当意思一下),同样给大家一张表格作为范例,具体项目还得具体分析。
差异化模型(来自书籍【蓝海战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模型都是死的,关键还得找到重点“问题”关键链路,才能明白在哪些点上做出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