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龙到91无线,我对于公司管理的6点心得

xiadun
xiadun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9 浏览

 从网龙到91无线,我对于公司管理的6点心得

2013年,百度以19 亿美元收购91无线。自此,胡泽民先生便被更多人所熟知。从网龙、91无线到如今创立MFund魔量资本,这一路走来面对过大大小小很多重要的抉择时刻,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是如何重新思考的?在不断厮杀的过程中又收获了什么?这次,他愿意与你一一分享。

量变到质变

1994年我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毕业,如果说那个时候就有职业规划,一定是扯淡。其实当时最怕的是找不到工作,甚至父母也担心我将来的日子会不太好过。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喜欢被约束的人,我在八年的时间里折腾了三个公司。

起初,我拉上一个自己很好的哥们,开始做传统的食品贸易,就是做香菇米粉的中转商,从福建省粮油公司进货到美国后再批发给当地的批发商。正当我们做得小有规模的时候,出现了5货柜的问题米粉,一下子就把我们打回到了「原形」。

当时,供货商发给了我们5货柜的家庭用米粉来替代之前专供给我们的餐馆用米粉。结果,批发商拒收这批家用米粉。于是,我们拿了两个小布袋装了一大堆的米粉、罐头、香菇去超市做推广,那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难忘。

正是这段推销的经历让我对客户心理与市场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后来,受《壹周刊》刊登的伊美婷口服深海鱼类蛋白广告的启发,我们研发了自有的口服深海鱼蛋白品牌——伊思美,但是产品的销售渠道早已被原有品牌伊美婷占领。

于是,我们另辟蹊径,专供华人地区的美容店,以与美容店生成的面膜捆绑销售的形式推销给客户,我们提出的Slogan 是:「女人除了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

在我们以美容院为平台的营销方式做得是风生水起的时候,网龙的创始人DJ(刘德建)当时在美国管理他母亲的保健品业务,他提出把二者合并在美上市,再进入国内市场做健康食品连锁店的路线图。

遗憾的是,公司上市终因1997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而以失败告终。公司上市失利后,我们又做回原有业务,当时还在福建开了3家连锁店,但是到1999年公司就撑不下去了。

其实,人生的每一次际遇都是为成长在做积累。1999年台9.21地震造成的灾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让我萌生了和合伙人把探测定位技术应用到寻找地震被埋生命和失踪儿童上的想法。

当我们把这个想法以PPT的形式呈现在硅谷投资人面前时,这个模式最后演变成了出租车和物流卫星定位调度平台。2000年,我们带着200万美金回上海创业,由于这个技术和解决方案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所以我们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不成功,但是这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后来,我之所以会在网龙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挑起91无线(以下简称91)的大梁,就是因为这段经历,因为卫星定位的整个组成就是几个模块,一个是通讯模块,还有一个是传输模块,加载了一大堆东西。所以当我看到这些91要做的事情,认为没什么新奇的。

其实,人生就是由无数多的选择所组成,而这些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性的选择,比如我们出生在哪里、性别是什么等等;另一种则是主动性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主动性选择。这两类选择累加起来(尤其是关键性的)就会变成大概率的胜负手。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当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需要不断拷问自己什么对我最重要,什么对我不重要。好比一棵树,它的树根吸收了什么样的营养,到了秋天就会结出什么质量的果实。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你人生中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最终都会被串起来。对此我深有同感:不要忽视你的经历,它们都是一种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量变就会转为质变。

加入网龙

2001年,我决定申请回美国读MBA。快毕业的时候,DJ给我打电话问:快毕业了,要不就回来一起做事吧?所以,在2003年年底,我回去和他见了一面。实际上,早在1999年DJ就开始做网龙了,当时整个公司的启动资金也不过100万人民币。

网龙真正找到方向是在2001年的时候,一次DJ在玩游戏,他觉得游戏这个事情可以做,所以网龙开始转型做游戏。当初,我们做了17173,在2003年底以3亿人民币卖给搜狐,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但当时对这个产业能够做多大,谁也没有概念,虽然那时我对互联网了解并不多,但却充满了好奇心。

在听说我决定回国时,我的很多同学都表示不理解,因为我回国拿的工资比MBA一般的起薪要低很多。这里我只想说,be truthful to yourself(对自己诚实),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想明白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对于刚从MBA毕业的人来说,可能都抱有很强的意愿想将自己在商学院学到的那一套理论方法运用在公司当中。我加入网龙后,也照搬了4P,3C之类的分析框架给公司提建议,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既不适用,大家也没有兴趣。所以自己刚开始挺失落的,但DJ告诉我不要着急,要多去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当时,因为公司刚刚把17173卖给了搜狐,帐上有很多现金,同时公司人数也快速扩张到了1000多人。其实,我从心底里很担心这种快速发展会给公司带来管理上的问题。果不其然,公司在最惨的时候,帐上只剩下几百万的现金,而员工人数也从1000多又回到了几百人。好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成功开发了一款魔域的游戏,市场反应比较好,这才让公司上市重新变得有可能。

网龙的上市主要是我负责的。当初,我们没有像有些互联网公司一样去美国上市,主要是因为自己有过惨痛的经历:2000年的时候,我炒股把3万美金在半年内炒到了100万美金,然而半年之内又跌回了5万美金,这段过山车的经历让我明白股市的起伏,机会稍纵即逝。

所以那时我对上市最大的要求就是快,并且力排众议:先上创业板,再转主板。很多人不理解,但是DJ和IDG资本的林栋梁都支持我的方案。DJ说这个事情就交给我办了,我很感谢他的这份信任。结果也证明我没有做错,我们上市的时候是历史最高点,开盘价为19港元,涨幅为44.16%,融资约16亿港元,随后股市开始大跌。

过去,我常常用「假如」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思考和判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假如」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我特别喜欢做各种假如:「假如当时网龙没有及时上市」、「假如我是上帝」、「假如我有一个亿」、「假如我按这个方向创业」……这是一个很考验自己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推理游戏。

91的发展之道

2007年,iPhone问世的时候,DJ买了很多部送给同事,结果大家发现iTune商店用户体验很差,操作也很繁琐。我们一群高管吃饭时,就商量着做一个手机助手,当时我们想得很简单:做一款手机助手软件并不花费太大成本,而且也有退路,做不好顶多留给自己用,但我们没有想到未来它能撬动一个巨大的市场。

后来,我向公司主动请缨接手这块业务,但接手91不久,就遇到很多互联网公司来挖人,我们流失了近1/3的员工,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次打击。那时候360和豌豆荚也开始发展,再后来百度也要进来,这使得市场由蓝海彻底变成了红海。坦白说,我不觉得91的产品做得非常优秀,但有几点是我们做得非常好的:

我们做得早; 推广得比较好; 产品下载速度快。

我接手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不追求功能上的扩张,而更加注重产品的稳定。以前下载的服务器很便宜,但是不稳定。我强调在商业化之后,把钱再投入购买好的服务器;再就是做减法。刚开始团队喜欢做很长的PPT,制定很多目标,而我强调聚焦,所以删除了很多内容。

现在回过头来看,以豌豆荚和91为例,我们内部当初也经常夸豌豆荚,但是我觉得竞争的核心是随着不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自己对它的理解,去不断调整对事情本质的认识。就像打牌一样,每一局手里的牌都不同,当局者必须要根据现有的牌来安排自己的打法,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一个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采用的是蒙古人作战的打法,快速拉用户,快速变现,然后快速地投入到完善之前的不足中去。当时我们并不追求产品的完美,而只是解决一个问题,即用户的基本需求:应用首先够全,其次下载更快,没有其它。甚至有段时间我们尽可能地不去更新改版,因为如果这是用户强需求的话,在早期市场用户对于产品是没有那么挑剔的。

91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也与商业化的成功和良性生态的建设非常有关系。我们坚持生态的打法,产生收入之后,可以和开发者共享。这些人帮我们推广,这就变成了一个双赢的结果。我们「以战养战」的打法帮我们迅速从市场里获得资源,进而扩充团队,而且可以拿着利润买更多的流量,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管理心得

创业这些年来,我对于公司管理也有几点心得:

1、我特别看重员工的Ownership(主人翁)意识

互联网行业快速变化的特点,就特别需要负责人和基层员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如果员工没有Ownership的话,层层汇报,信息会有很多损耗。

2、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以前91在网龙里,员工们多少担心不受领导重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改变他们的观念。

3、积小胜为大胜

现在看到很多领导就会喊口号,而员工在心底是不相信的。要能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

4、我发现往往越是管不好自己的人越是想要管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管理陷阱」:作为一个团队的Leader,我们会认为自己很牛,或者总要假装自己很牛,其他人都得归我管,殊不知管理「人心」并不容易。管理最难的在于管自己,管理自己的虚弱、恐惧、贪婪和私心。

5、为自己贴标签的同时也要记得「撕标签」

我们在为自己贴标签的同时也要记得「撕标签」,否则这些标签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包袱,阻碍在创业道路上奔跑的步伐。我们每天在不断地给自己贴很多不同的标签,比如我曾经是91的老大、CEO、 创始人……一堆的Title,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迷失在这些Title里。所以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并不是真的我。

而当你完成对自我的管理,之后再去管理他人的时候,就能将心比心,进而得心应手,最终领悟到管理的本质。

6、不断拷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创业是心身磨炼的过程,当你的心态已经磨炼到一个很淡定的时候,你就越来越清楚,你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有的东西,只有当我们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个道理,在创办公司当中也适用,不管你在公司碰到的是产品问题、市场问题、还是资金问题,你都要先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如果当你自己都不清楚的时候,你是很难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创业环境中帮助公司找到方向的。过去,做 91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记得有一次,我听雷军讲话挺感动的,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人的思想观念要不断地更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欲望,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的人生操作系统,进而让自己更通透的理解这个世界。

 

本文素材来源魔量资本、IDG资本

作者:胡泽民,魔量资本创始合伙人

整编:John潘

本文由 @捕手志(ID:ibushouzhi) 整编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发布于 2023-01-16 21:4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xiadun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星巴克使用过期产品遭质疑,资本“薅羊毛”薅上瘾?
特劳特营销十要:精灵驾到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来源
德鲁克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启示
让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
关于时间管理与安排的思维导图
时间管理的意义
时间管理的原则(六大原则详细版)
大学生时间管理对策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