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背景(复盘2023年以来几次“官媒翻车”的动向,深入讨论现象背后的本质)
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等各项工作的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的目标。后续舆论发酵,央视对视频进行了重新编辑再次发送,没想到适得其反,最终不得不删除视频。央视网:“孔乙己文学”图片来源:见图央视网把年轻人比作孔乙己,劝诫大家不要在乎“读书人”的身份,脚踏实地扎实做事。
复盘2023年以来几次“官媒翻车”的动向,深入讨论现象背后的本质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633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2023年3月份以来,中国舆论和互联网信息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和动向。
宣传在任何国家和经济,都是大事。
级别越高的“官媒”,权威性越强。
层次最高的是3家正部级新闻单位,分别为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另有15家为副部、正军或正厅级,均为“国字号”。
在中国,长期以来,官方媒体都是中国民间舆论和信息发布的引导风向标。
官媒,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这些传统媒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流媒体,也包括政府兴办的网站等新媒体。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这种结合就是融媒体,原先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现在有不少已经更名为“融媒体中心”。不管怎么叫法,其官办性质不变。
从职能看,官媒既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也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要揭露阴暗面,鞭挞假恶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话分两头说,事是一回事。
党和政府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等各项工作的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的目标。
作为有国家运营背景,有官家信用背书的主流媒体,无论是品牌还是形象,都是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保障,毫无疑问,只要是官媒发表的内容和出发点,基本上都是经过层层审批,反复斟酌,出发点都是正向的,积极的,好的,不会和鱼龙混杂,背景不透明,野路子的杂牌媒体以及没有任何公信力可言的自媒体那样,会发布一些为了流量变现,关注吸引和利益关联的内容。
简单来说,官媒铁饭碗,从最基本的逻辑和原则上,根本没有任何刻意博眼球的需求。
但是在2023年以来,官媒渠道发布的一些内容,却遭遇了“翻车”,评论区引发了大量的群嘲现象,不再被广大网友认可和接受。
这其中不排除极少数借此蹭热度、泄怨气、想“整事儿”的成分,但也不能不承认官媒在某些报道上有以偏概全、人为拔高、脱离实际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部分民众不满、批评、“吐槽”,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大惊小怪,但也没有必要揪住不放,大做文章。
正常的批评无可厚非,过分炒作则有用心不良的嫌疑。
这篇文章,将从有依有据的角度出发,秉承中立客观的态度,为各位读者朋友复盘梳理2023年以来几次官媒“翻车”事件和相关内容,并结合“翻车”动向和过程,对这个事情,进行深层的一些因果分析和逻辑讨论。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月9日,人民日报互联网平台发文:“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图片来源:见图
文章的主要本意很正能量:鼓励老百姓只要努力奋斗,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本来是鼓励大家勤劳工作,不惧艰辛,日子越过越好的正能量甜文。
为什么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甚至吐槽挖苦呢?
网友们却并不买账,被批有“画大饼”之嫌,不少网友跟帖反击:好好干,哥明天给你娶个嫂子;好好干,老板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央视发布励志主题视频:“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图片来源:见图
央视网在b站上发的一条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辛苦工作30年,现在已经50岁了还在光着膀子拉车。但他的旁边恰巧有一辆豪车飞驰而过。
后续舆论发酵,央视对视频进行了重新编辑再次发送,没想到适得其反,最终不得不删除视频。
网友集体破防: “靠力气赚钱一辈子能买得起同框这辆豪车吗”?
河南日报发布主题视频:“春天的麦田有多治愈”图片来源:见图
河南日报发布一条关于赞美河南麦田的视频,没想到,评论区一片骂声。
网友吐槽“我一身泥水,叹地没浇完;你一身白衣,赞麦田治愈”。
央视网:“孔乙己文学”图片来源:见图
央视网把年轻人比作孔乙己,劝诫大家不要在乎“读书人”的身份,脚踏实地扎实做事。
可是网友们并不买账。纷纷吐槽“打螺丝都要本科学历了,你还要我脱长衫?”
这个舆论热度最高,一度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单之首,成为当下年轻群体议论的热点话题。关键是,没有任何案例,没有任何说服和铺垫,只有扑面而来的说教。
当然,绝大多数都有情绪,和现实当下的就业情况,形成了呼应。
新京报3月20日发文:“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图片来源:见图
新京报发表文章,从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社会现象,鼓励大家拼搏奋斗、积极进取。
网友评论说“心中所求也不影响上班搬砖”。
央视:“夜市摆摊夫妻每天挣9000”图片来源:见图
央视新闻报道95后小夫妻夜市摆摊,一天营业收入9000元,引导大家多法并举、不拘一格创业增收,努力奋斗是可以赚到大钱的。
没想到招来一众网友质疑收入,他们纷纷算起了数学题,结果一波三折。
这个报道引发的争议最为激烈,算下来,一天9000元,一个月就算休息5天,只做25天的话,还能挣22.5万,一年还将近三百万,比上市公司的高管挣的都多,这盈利能力稳稳超过95%的上市公司。
按一天9小时的营业时间,一个小时就得卖60份,平均一分钟卖一份,这速度,就算人能忙过来,食物也熟不了,根本不现实。
出发点自然是没错的,只不过是这个数字不免让人质疑。
对于这种事情,底层百姓看得最为透彻。
比如说小吃摊,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吃摊,出摊一天,营业额三四百元属于正常,七八百元属于收入很高,达到一千多甚至两千的,是寥寥无几。当然,这里说的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吃摊。
夫妻两人一天的营业额达到9000元左右,自然很难让人相信,因为它超出了认知,不符合常识。
虽然后续报道这个案例其实还有这对夫妻收徒,当网红直播的收入,但是对于一贯严谨的官媒来说,这一次引发舆论争议,属实不冤枉。
以上复盘,有依有据,来源可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到底是官媒错了?还是网友错了?
其实,官媒为何频频“翻车”?原因很简单,因为,官媒宣传的内容和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差异大了。
官媒为什么不断翻车,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内容发布的单位和记者,存在和现实社会的认知差距,并且严重脱离了真实群众。
不可否认的是,近期官媒发布的这些内容,无论从文字组织,还是画面编辑,以及中心思想等等的维度出发,都是实打实的正能量,积极,正面,以及鼓舞态度,这没有什么争议。
用行话来说,就是官媒版本的一次“心灵鸡汤”,试图引发情感共鸣。
但是,这一次并没有网友群体的热烈支持,甚至都没有产生丝毫共鸣。
这些鸡汤的初衷以及出发点必定是好的。
它旨在鼓励大家对未来要有憧憬,脚踏实地,努力上进。如此,生活必定能够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
然而,鸡汤虽好,却不可多灌。
在频繁炮制和硬灌鸡汤之后,果然适得其反,如今换来的是网络舆论的群嘲与热讽。
这一顿鸡汤教育缺乏营养,且已经越来越远离了底层民众的现状,也脱离了民众的实际情况。
同时,它也没有结合民众的心声,更像是纸上谈兵。
时间不对,环境不对,讲的故事也不对,因此,很多人怨声载道,抱怨这些报道没有突出大家的诉求和愿景。
归根到底,那就是这些官媒并没有深入深入底层民众,聆听底层民众的心声与呼唤,更没有了解到普通民众的困扰与艰难。
相反,他们感觉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大家进行各种教育,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不要眼高手低,要知足常乐,脚踏实地,诸如此类言论。
未经他人苦,怎能劝人善?一系列舆论争议,折射出了当前官媒存在的问题就是:
写尽天下太平事,不肯俯首看人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这个世界上存在广泛的苦难,同时也存在不少光鲜亮丽。不能把人们的眼睛蒙住不让他们去看那些光鲜,只让他们去经历苦难。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经历苦难。
其实,老百姓要求真的不多,安居乐业是我们最简单的追求。
安居,就是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乐业,重要的一点无非就是:让老百姓的孩子毕业了能找到一份工作,能让他们能看到人生的未来和希望。
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造就一个有温度的和谐社会。
让老百姓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要的不只是这样的锐评,更要一颗和老百姓感同身受的心,和一腔下力气解决问题的勇气。
自媒体时代,群众自己的呼声越来越多,他们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者自己所经历的,与新闻报道有不一样的地方,自媒体时代,群众有了自己的判断,有正能量的,就有负能量的,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
媒体报道的信息,与自媒体差异较大,群众听到两种声音,自我矛盾,陷入对媒体和对生活两方面的怀疑,也是央视最近话题翻车的一个原因。
客观来说,三年疫情,让很多人都过的都不容易,有断贷的,有烂尾楼的,有失业的,找不着工作的,有买不起房结不了婚的,各种重大问题普遍问题层出不穷,也就是在中国,还有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在这里摆着,放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看看?
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接受度真的很高,也勤劳肯干,吃苦耐劳,能够忍受低工资和高房价,能够忍受这样那样的问题,也理解国家是摸着石头过河,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国家是充满期待和信任的。
其实要看到本质:
大家嘲讽的不是媒体,而是这个社会现实,当大多数人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甚至把996当做一种福报时,日子还是过的比较苦逼,口袋里还是没有钱,甚至是负债累累。每天睁眼就为欠银行的房贷,车贷,养老而发愁。大家不理解我都这么勤奋了,到底还要怎么好好干?
新闻里一切都好,可回到现实中,却处处不幸。这种撕裂感,是舆论矛盾产生的根源所在。
自媒体时代来临,主流媒体也需要变个思路,做到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为官媒,承载着信任,背负着责任,做事得讲究。
是时候放下身段,到人民群众中去,真正了解民间百态,报道真相。
大家更期待的是真正敢于抨击现实积弊,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媒体人。
当然,语言文明,理性交流,合理表达,也是对所有中国网民群体必然的要求。
文章最后,以两句名人名言收尾,千言万语,态度观点,尽在不言中:
图片来源:网络
伏尔泰曾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以上,就是对近期官媒翻车动向,进行的专题讨论和分析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