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流行生“哈基米”?宠物经济野蛮生长时
本文作者:王钰祺
责编:刘照龙
排版:刘雅琼
主编:杨猛
在有关猫猫狗狗的爱宠短视频里,一首在歌词里反复唱着“哈基米”的BGM正十分的流行。
虽然在日语里“哈基米”意味着“蜂蜜”,但在国内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毛孩子的代名词。由此,“生哈基米”表达的就是“有了个毛孩子”的意思。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喜欢给自家的猫猫狗狗手动合成一个“B超图”,花样“催生”那些还没有养宠的人。
年轻人们与传统的社会生活惯性渐行渐远,比起养育孩子,他们转而选择抚养“哈基米”,养宠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爱好或者生活情趣,宠物开始承载人们更多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并开始被更多的当做家庭成员来对待。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14亿元。
随着“它经济”持续升温,大数据欣欣向荣,但在这名副其实的蓝海市场里如何找到“正确姿势”发掘机遇依旧是个难题,热爱动物和喜欢动物,和是否能靠做动物的生意赚到钱是两码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有关宠物经济发展的几大因素,进一步加深对宠物市场洞察。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
宠物市场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工厂的供给能力,二是国产品牌的发展现状。
以国内发展相对成熟,市场规模最大的宠物食品这一细分领域来说,现有的宠物食品龙头企业,在早期大多数都是以代工起家。在国内宠物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以乖宝、佩蒂和中宠为代表的企业都在为国际宠物品牌“打工”,至今也还是它们占据着当下国内宠物食品行业代工生产的头部地位。
虽然这些头部代工厂已经开始在自营品牌层面有所探索和积累,但在专业程度上依然与海外品牌有所差距,在生产加工、营养配比、品质把控层面依然存在进步空间。因为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而这些行业乱象不仅限制了代工业务的发展,也给国产宠粮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看近年来国产宠粮品牌的发展现状,随着电商不断成熟而带来的线上渠道蓬勃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只要再深入一点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锐宠粮品牌的背后依然还是那些熟知的代工厂在运作。
比如山东汉欧旗下就有多个知名代工品牌:高爷家、猫大圣、阿飞和巴弟、喵梵思、江湖盟主、江小傲、网易严选、倔强的尾巴、久生等等。
一家代工厂手握多个品牌,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难以建立。品牌之间更是愈发同质化,价格竞争激烈且利润空间低,这对于已经高速增长的宠物品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国产VS进口,品牌营销先行
相信大家对今年上半年的危险物质泄露事件还有印象,国内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
在养宠圈子里这起泄露事件的影响也很广泛,因为事故发生地点临近很多美国传统的农业产区,一时间渴望、爱肯拿、美士、百利等进口高端宠粮品牌还能不能买,能不能吃,有什么替代品成为了许许多多毛孩子家长们的忧虑,在各个平台上不仅引发了大量“进口党”和“国产党”之间的争论,品牌之间的“营销混战”更是一触即发。
在这个信息平权的时代,不论是进口粮还是国产粮,都能被搜索到“翻车”的痕迹,养宠人经常陷入到选粮焦虑,为了让自家的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的的探索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宠粮市场里专注于原料和营养配比的成分党们开始认真“做功课”,可以说消费者的反向输出反倒给了国产宠粮品牌许多启发。
高蛋白、生骨肉、烘焙粮等关键词被炒热,成为许多国产宠粮进击市场的噱头,同时相关法规对配料表造假、原料冒充、不遵守合规用词的惩罚力度不高,玩文字游戏等乱象屡见不鲜。大家发现,比起纠结国产还是进口,大厂和老品牌才是追求品控保障的唯一可行路径。
野蛮生长≠弯道超车
2018年,彼时中国的宠物食品法规才刚刚起步,农业农村部颁布《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宠物饲料标签规定》等6个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宠物食品的生产、卫生和标签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这是农业农村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玛氏、皇家宠物食品与行业同仁历经8年时间推动的成果。
庞大的宠物市场崛起,是有着其经济背景的。一般认为,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间时,宠物行业就会快速发展,而我国人均GDP早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会带来宠物消费的需求。
且当下仅以宠物总数来看,其实我国养宠渗透率并不高,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后续随着养宠观念的品质化升级,这片蓝海当中的增量空间的确是巨大的。不过,也如上文所说,连相对成熟的宠粮领域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依旧复杂,这个行业需要更多数据的沉淀、和研发力,产品力的提升。
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整体环节当中,其实比起进口品牌,国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点真的不少。而如何在千亿级养宠赛道里抓住机遇,有效解决信赖问题才是国产品牌们打开消费者“心结”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