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班最不该看重的就是体验感?

ameng2002
ameng2002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0 浏览

来源| 智联招聘

昨天,跟一个师妹聊天,她谈到了一个词“体验感”。还分别从与领导相处、同事配合、公司福利薪酬制度三个方面对标了一下体验感评价。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她觉得工作体验感贼差,想要离职。

体验感这个词,虽然新鲜,但变得不再陌生。它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选择的参考值:购物要看重购物体验,社交要获得消费体验,就连一次阅读也要看重阅读的品味与档次......

但是“体验感”匹配职场场景,真的合适吗?在一份工作中,真的要看重体验感吗?

01、职场入局者更应屏蔽情绪,置身事外

吴莉娜是一个工作起来游刃有余的人,倒不是她的工作能力有多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因为她的情绪非常稳定。

一份方案,在没定稿前,领导就让她整理素材,形成设计,但又反复改稿。两天改了4次,她的手里一堆活儿,就因为这一件破事儿被搁置在了一旁。就连中午都不得休息,她依然改着方案。

但她没有一句抱怨,干完后倒头就睡,没有半点内耗的痕迹。如果要说体验感,因为别人工作思路不清晰而反复易稿,体验感真的差到了极点。

如果是看重工作体验感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肯定先会质疑为什么不等确定下来再做?或者纠结谁该为此负责?甚至会联想到是不是领导有意针对自己?

这里面任何一条想法的自我代入都会带来无尽的内耗。但是这种内耗并无任何助益,因为最后的归宿要么是崩溃走人,要么是留下干活。

02、做职场工具人不做过高预期

柳元在最近的竞聘中落选了,他一度陷入了消沉。倒不是说他输不起,是因为他觉得委屈了。他曾经卖命工作,对于领导吩咐的每项任务,不能说是完美落地,起码能够高标准完成。

但即便是这样,在总部几位领导表达意见时,他的领导都没有帮他说一句话,反而是帮着别人数落他的不足。

其实像柳元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大都踏实上进、善良努力,但是对自己的付出有着很高的期待,渴望得到回报。但职场是一个总会有落空的地方。

聪明人更会调整心态——会用我尽力去做,保证做对,尽力做好,至于外界的反馈对得起薪资,能过就过,对额外的馈赠,我不抱任何期待的工具人心态工作。

有时候抱持这种“工具人”心态,反而能减少情绪伤害,专注职业成长。

03、做局外人从工作中抽离感受

曾经有个同事他就是典型的职场“体验派”,目光一直在别人身上。

比如,甲方一直盯着她的鞋子,她认为是对方觉得她穿得不够档次,进而不相信她的审美;又或者是PPT出现了错字,会让领导觉得她不细致;又或者同事拒绝了她的求助,可能因为不喜欢她这个人......

一通感受下来,她就有了“受害者”心态,有了被人针对的幻觉。但是职场中命运的齿轮,大概是从你怎么想的时候开始转动的。

只有在工作中抽离自己的感受,才能避免痛苦。比如,引入第三人视角做归因分析:如果换一个人求助,那位同事会答应吗?PPT出现错别字,这个错误,是否下次注意审核就能规避?

通过合理的归因分析,总结经验,而非情绪化的只看重工作体验,会让自己工作中轻松很多。

工作中途经的风景,很多时候可以潇洒地边走边忘,适当地“袖手旁观”,反而能够带来人生自由!

发布于 2024-02-22 23: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ameng2002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