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干得越好,越容易被人取代?
来源|智联招聘
最近,《新闻女王》爆火。佘诗曼扮演的新闻主播文慧心一出场,就戳中了职场人的爽点:凭借自己的能力一路拿下大分,一再刷新收视率。做事雷厉风行,做人气场全开。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全知全能的人,却被领导忌惮,最后险些为办公室政治“献祭”。在被方太太“抛弃”甚至是封杀时,也只能买醉消愁,最后不得已低头和解。
有人说,这才是真实的职场,离了平台或许你什么也不是。职场上的不可代替性,只是一个谎言。相反,在职场干得越久越相信:干得越好,越容易被人取代。
01没有不可替代的岗位没有不可替代的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现代职场根本没有不可替代的工作岗位。
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其实恰恰说明的是你负责的工作并不重要。
或者老板觉得你的工作不重要。因为如果是关键岗位,一定会有后备人员,以防在你突然掉链子或者甩脸子时,项目不至于成烂摊子。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分工中,几乎所有核心业务都被拆解成了小碎片,每个人都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就算触碰到了核心业务,也很难掌握核心能力。
这看似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所谓的专业能力却是只能零售不能批发。
02团队平航成就不可替代,一味向前悔撞南墙
杜兰是一个一心做事的人。她深信只要努力做事,只要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就可以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所以在每一次会议中,她都会提很多的意见,无偿加班、带着团队做事。
但她没有想到,在她被总部嘉奖后,即便拿出很好的方案,也不再能得到直属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只能自己筋疲力尽地往前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接近于不可替代的人在变成真正的不可替代的人之前,很容易遭人忌惮。
职场人员分工的真谛本就是:“一个公司的里三分之一的人做事,三分之一不做事,剩下的三分之一阻碍别人做事。”
在公司里鹤立鸡群不是坏事,但离群太多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03培养利他思维,输出价值放大优势
在传统观点里,服务员、收银员、洗碗端盘子、搬东西的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人。不可被取代的人是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如敲代码的、数字绘画的......
所以说,要想不被取代,不被老板pua,就要修炼、就要拼命学习,最好报个夜校班。白天努力上班,晚上为有班上而努力。但疲于奔命的学习并没有让所有人都好起来。
职场上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靠着辛辛苦苦,提高自身价值就能实现。而是要能够输出价值,满足别人的需求。
就像香港的茶水阿姐,目不识丁,68岁竟然得到了金像奖。她把端茶倒水的工作,做成了不可替代的职业,这是因为她的认真细致,给服务对象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
道德经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与其说站稳职场是打造自身稀缺性,不如说,是满足别人和市场的稀缺感。
职场规律就是金字塔定律,与其惶惶不可终日地将自己逼成稀缺性人才,不如放松心态,修炼做好眼前事的从容。
毕竟稀缺性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但活得不那么辛苦的人可以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