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单点,击穿它

一生的水
一生的水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 浏览

来源|王智远

都知道做事要持续聚焦,为什么总在过程中放弃呢?

因为阈值(threshold)。它是控制学中的一个名词,也叫临界点,如今在生物学、心理学、商业领域用的比较多。

举个例子:

煮一锅水,水温会慢慢上升,但水不会在任何温度下变成蒸汽,只有当它达到100°C,它才会沸腾并形成蒸汽。

100°C就是水的沸点,也可以叫水的阈值,其他温度下,水虽然很烫,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聚焦,在人的心智、意志力中也存在一定阈值。

你决定做某项任务,会遇到一些分心、困难的事,如果干扰低于心理阈值,我们就会克服它们,一旦困难超过“这个阈值”,就会果断放弃。

商业世界同理,有的老板能承受几千块亏损,有的老板几十万则无法忍受。明白这些,你就理解,为什么我们经常聚焦的过程中放弃。

假设把人生的时间长度比作阈值,那么,如何画出一条让自己价值、影响力不断攀升的曲线呢?这就离不开“单点击穿”。

01 为什么要单点击穿?

外界干扰太多,自己时间精力、资源都非常有限,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居中在一个“点”上,才有可能成功。

我身边有不少老大哥,他们高学历、才华横溢,令人佩服,其中,有些是风投界的VC、核心高管。

国庆期间出来喝茶,一位朋友谈道,回忆起在公司任职时的光环时刻,几乎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因为行业变革,投资紧缩,出来单干后发现,那份荣耀、光环瞬间消失无踪,并没有给现在业务带来多大赋能。

这让我觉得,每个阶段都应该停下来反思,并提问,我这一生,做过所有事情,是否真正聚焦并汇集到了一个核心点上?

所以,什么是单点?

在我看来,它犹如一只针的尖端,需要用5年、10年,乃至一生时间去精雕细琢。

这个“单点”应该是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也可能是天赋所在。而击穿,意味突破阈值,不仅成为行业佼佼者,还可能成为重要话语权的人。

很多人把单点理解成某个技能、单一要素,不是这样的。成功实现或突破,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的方法或因素,需要多个技能、策略的综合应用。

举个例子:

新业务算一个单点。但有钱不够,你得懂市场、团队协助、产品得好、还得有营销策略配合。如果只盯着其中一个要素,忘了其他方面,很难保证项目成功。

运动员算一个单点。如果想在赛场上赢,仅有力气、几招技能是不行,要有策略、心态要稳、还得有比赛经验。

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遭遇许多关键的“点”或者说是“阶段”,每一个这样的”点“背后带有一个挑战阈值。

成功突破阈值,可以得到初步成就,没能突破,意味着还有很多要学。尽管需要刻意锻炼和努力,但真正突破阈值,并不仅仅依赖于一个简单的要素。

从商业社会出发,公司一群人围绕使命、愿景、尝试开发新产品击穿某个市场,每一次尝试,每一个目标,都可以看作是这家公司的“单点”。

只有当公司能够成功地整合资源,凝聚团队力量,并持续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击穿行业。

因此,“单点”是发展曲线上的一个关键节点,成功突破这个点”是综合、多元能力的体验,并非单一要素。这也是,为什么在重复的努力中,如果只依赖一个方法,不进行调整,很可能得不到预期结果的原因。

显然,单点击穿前,你得先有“点”,不然击什么。

02 如何找到点?

李善友教授说过三个标准:够不够美好、够不够touch(这个美好面是否会共鸣你),够不够关键。我觉得蛮有用。

我理解的是:

首先要找到想干的事,考虑这件事是不是真正能带来快乐、满足感。其次,能不能引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且要与个人价值观相符,最后,考虑它能不能在生活、事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换句话说,这三个标准在提醒我们,面对选择,不能只追去表面美好,赚钱,还要确保它与内心契合,并且真正能帮助自己成长。

这是一种更深入、更全面的评估方法,有种自我实现感。

复盘过去七年里,我的工作之路,可以说经历不少变化。从做主持人,到后来转型进入互联网行业,然后不断攀升至市场总监的位置,再转变为内容创作者,成为一位商业洞察者,又做回主持人。

我觉得,兜兜转转,所有选择都在围绕这三个标准进行。

早期的我,更注重“说”,现在更重视“写”,更重视选择是否能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是否每次蹲下蓄力,再跳起来时,足够增值。

看似人生轨迹由一连串选择、决策组成,但是,兜兜转转,你会发现自己过几年,仍然会回到所擅长的事情上。

这个擅长的事所凝聚的力量,就是“点”,像一个内核,它囊罗我「说和写」两个技能,更让我愿意用几十年是投入,并且行动时有取之不竭的力量。

简单讲,它也许是一个特长,或爱做的事,找到它,你才能由此完整全面的表达自我,创造真正值得过的人生。

不知道你能否理解到?

一些人说,难道我现在的人生不值得过么,其实不然。

有时,你觉得当前所做的事情很不错,能够赚钱并有很好上升空间。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重新审视,会发现它未必满足“够不够美好、够不够touch、够不够关键”中的任一标准。

举个例子:

我身边一些人在大厂做总监,薪资还算不错,在外人看来,选择明智,未来一片光明。

几年后,当再次评估职业生涯,他们会觉得,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不过,这份工作并没有获得成就感,每天早9晚10并不美好,不是内心想要的。

关键站在长期发展角度看,自己在工作中似乎只担任螺丝钉角色。

后浪推前浪,永远有更年轻,学历更高、更有活力的人进入此领域,自己反而更焦虑。

我曾在大企业工作过,我认为这没有有什么不好。其实,那些日子,也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点”。

但如何在这样一个庞大体系中,找到一个“我喜欢、我擅长、我愿意”的事情,并与之产生深刻的共鸣,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就另当别论。

“喜欢”意味着,对某个技能、能力渴望和追求,心里对此充满热爱、感激,即使不求任何回报也愿意去做。

“擅长”意味着是天赋所在,也许这个天赋看起来并不宏大,但只要你足够努力,借助公司和平台的力量,必然会大放异彩。

至于“愿意”,意味着,即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你也觉得值得。正如古人所说,只要真心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可行。

停下来,对照看,满足了哪点?

如果没有满足这三点之一,那就要「借假修真」了。

什么意思?

表面工作环境、职业并不是你想要的,迫于赚钱又不得不做,那么,你就可以在工作完成后,不断利用碎片时间找到符合“点”标准的事情,为走向理想的方向做准备。

之前招过一个新媒体运营的小姑娘,每天看它特别忙。

我非常好奇,悄悄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在公司完成本职工作外,一直在学习关于短视频创作的内容。

后来她离职后,我才知道,她一个月在某长视频网站广告收入达10几万,工作只是她学习的地方,高,实在是高。

这是从“向内求”角度出发,找到“单点”的方法。

简单讲,从平凡环境中,不停反思和挑战自己,挖掘真正想做的事,然后确认它,将弓拉满,清空杂念,围绕它深耕。

03 假设从内部视角找不到,怎么办?也可以从外部出发。

什么意思?

并非所有工作都会喜欢,你可以基于经验和知识,思考如何与当前市场产生结合;如果这一过程中,能持续地为你带来正反馈,那么,即使没有初始热情,你也会因小成就获得前进的动力。

从此方面,有两个步骤:

其一,盘自己的能力、潜力、特长;其二,对其有清晰认知后,打包这些特质,想想如何与市场需求结合。

也就是说,将各种能力和资源集中起来,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努力,从而建立自我基本盘,使得力量更加集中强大,这和开公司做业务有相似之处。

跟你讲个故事:

两年前,我有一个做设计的朋友。起初,特别喜欢设计,每天都很投入。后来,天天与创意打交道,就干烦了。

有一天,一个刚开始创业的朋友没有找到设计师,就请他帮忙设计一下,还给了他点钱。这件事让他发现,原来设计技能还能这样赚钱。

所以,他开始更积极地做设计,还把作品放到了一些网站上,这样吸引很多客户;后来不停折腾,他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还有几个很火的自媒体矩阵。

很显然,技能赚钱路径,迭代到创业,拓宽他对职业发展新认识,创造出了的“单点”。

不过,这里有个关键是「正反馈」。

什么意思?

创业本质是一场商业交易,从起点开始,就要聚焦于怎么满足对方需求,如何赚钱开始。

如果失去“交易”的核心,或者赚钱路径比较远,动力会迅速消失,很难形成你的单点。

有个反面例子:

另一个朋友,因为兴趣做了一个短视频账号,一开始赛道并不拥挤,粉丝很快涨到10多万,中间接广告也赚到一些钱。

今年上半年,所在领域突然变得非常拥挤,各种类似内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异常激烈。加上他有几次引导违规被降权,点赞、阅读都有所下滑,最终,失去经营的动力。

这提醒我们什么?

以”账号“为中心的”单点”,不足以支撑一个可持续盈利的生意模式,以产品为中心、以向内求为使命选择的“单点”更持久。

并且选择单点,不仅要看当前情况,还要有足够预见性,和调整能力。

这种外部视角寻找单点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太二酸菜鱼,柠季手打柠檬茶......,以单品,单点击穿整个行业。

04 “单点”如何击穿

显然,不管公司经营、个人发展,想要取得突破都要聚焦一个“单点”上;我现在的单点就是说与写汇聚的能量,这件事,打算先干10年。

找到单点后,如何击穿?我还在探索中,不过,我看到市场做出成绩的,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1.周围的市场协同

单点再强大,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须与外部环境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当面临一个激烈竞争,除非自己有超群的实力,否则很难在混战中脱颖而出。

一个形象的例子是,美国淘金时代,众人梦想淘金发大财时,李维斯就已经卖牛仔裤攒足了资本,李维斯当年采用的方法是与主流偏离,这和边缘竞争相似。

好比,当大家都在做新能源汽车时,你不需要直接竞争,专注于电池、系统、或配件等某一细分,并持续all-in可能会有更大机会。

像我,看似在做自媒体,实则通过写作积累更多作品,主持工作则向外界展示的一种能力。

这几者结合,就像数学中的A+B等于C,而这个C不仅为A增添新的维度,同时,也加强A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这种叠加和相互强化,最终都要转化成产品,让我在个人发展道路上,或以后做公司后,形成一个独特而有力的“点”。

这一切循环历练最好的办法是,丢到市场中不断验证,比如,作品是不是带来更多客户,能否成为体系等等。

2.10倍速投入精力

有了明确单点与市场协同,接下来在于如何实践和优化,毕竟这种投入不是常规平均的、需要10倍决心和付出。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描述强者愈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即越有钱的人,越容易赚钱。这一原理在单点的积累中也同样适用。

因为任何行业都存在幂定律,不论财富积累、知识沉淀、还是技能精进,除了练精,还要多元组合形成壁垒。

这样,才可以紧握住那个能够让你全新投入,甚至为之痴迷的单点。

国庆节之前跟一些公司交流,我发现迅速崭露头角的中高层管理者,在某一特定领域,比如技术、运营都有凌驾于同龄人之上的专业能力,而且这些能力,是组合性的。

也就说,他可能懂项目管理,还有广域视角,这也正说明,当“单点”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就能在其所在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3.持续专注flow状态

人生存在两种生存范式,一种是按照时间规划一切,离开目标设计,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说,必须按照一定节奏规律行动。

这被称作旧生命范式,人们会把各种东西划分开来,比如,事业、关系、兴趣爱好等等。

新生命范式是,找到优势后,跟随生命流淌给出的信号,实现最高生命意图;也就是,如果找到“单点”,会把兴趣、事业、关系都都Flow进去。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是专注的、激情的,是一个人内在与外在都与生命的节奏,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感觉。

想要暴富、功成名就,唯一的途径可能就是,从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行业去选择“单点”,专心朝着这个点发展,不断精进,毕竟,机会主义不属于普通人。‍‍‍‍‍

总结而言:

先有点,击穿它。

那个点,是你基本盘,有了它,所有一切将为你所用。

将它磨练至极致,别人也就很难模仿或超越,它代表你的核心价值、独特见解。不止于产品、事业,也是一种生命的流淌,人生意义的唤醒。

发布于 2024-02-24 01:4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一生的水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