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 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 该方法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 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 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 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 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一)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参与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 自主和自治的。
(二)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 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 最后到个人目标。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 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组织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三)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 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 上级并不过多干预。
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