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人员优化
对员工的优化重点是培养
要想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现场管理,让员工愿意待在现场,就要持续不断地改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资源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是计件核算的,当然人越多越好。但是,人多了就容易混乱。这时就需要精简人员。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总会淘汰一部分人,但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裁员,总会有适合的地方安置这些被淘汰的人员。那么如何消化被淘汰下来的员工呢?
企业可以为其提供其他岗位。这样他们并没有丢掉工作,而且,还得到了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优秀的员工还可以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找到其他适合的岗位。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变得优秀。今天不优秀,不代表明天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就是人力资源优化的理念,不放弃任何员工,多给予员工机会,将员工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
所以,培养落后员工是企业有所作为的表现,动辄裁员,只会增加员工的不安全感。
人员优化要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1. 省人化
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除工作外,他们还有其他闲余时间,企业并不需要他们恶性循环地工作和加班。
丰田公司规定,员工清闲并不是员工的错,是因为员工没有看板,即指令。没有看板员工就可以休息,有看板的时候要抓紧工作;如果看板太多请提出来,让别人帮你做;下道工序需要某种材料,只要写个看板,交到上道工序的成品箱里,上道工序的员工看到看板后,马上做。这会使工作变得很轻松。
为了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把优秀的A类员工抽出来,让他们负责更为重要的工作,比如企业的核心研发部门等。这样,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充满了希望。这是一种良性上升的循环模式,对企业的人才储备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少人化
所谓少人化,就是以最少的人员应对市场的变化。
第一,在企业生产中,就要用最少的人力实现最大的效率。如在讲解现场操作时,可以用漫画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可以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第二,提高员工工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前文中,曾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员工管理3台设备给1000元,但她的能力可以管理10台设备,那么让她管理10台设备,给她3000元,工资不就涨上去了吗?效率高了,资源也得到了优化。
第三,增加多能型人才。多能型人才是指那些集中在一个地方作业,管理多个工程,多台设备轮换作业,无论在哪一个工程都能做好的人才。
第四,抛弃定员制。要打破传统的定岗定员机制,采取柔性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设备管理中,“我操作、你维修”就是定岗定员带来的问题。定岗定员本身就捆绑了员工的手脚。如果每个员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知道得多一点,那么当一个员工请假或者生病时,其他员工就可以很快接替他,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这不仅给调度带来保证,同时有助于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少人化应注意以下方面:制订简单作业标准化;在一个地方集中作业,管理多个工程;进行轮换作业,培养多能型人才;抛弃“这个工程需要由多少人员编成”的定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