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没有烟抽的日子
没有烟抽的日子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7 浏览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开口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背景技术:[000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在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将聚丙烯颗粒拉丝,圆织成编制布,然后再把成卷的编织布裁切成袋子,最后缝底而成。现有的编织布裁切使用热切的方法,从而导致编织袋在使用时难以开口,而且编织袋作为聚乙烯、聚丙烯制成的编织布,袋身在放置和运输过程中,在静电或压力作用下粘粘在一起,影响后续使用,大大增加开口难度。[0003]在专利号为cn210477961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编织袋开口装置,包括机架和真空机,机架上固定二级提起机构,二级提起机构的下端固定有上开口机构,上开口机构包括上真空箱,上真空箱的底壁上开设有上吸袋口,上真空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上顶袋机构,机架上于上开口机构下方固定有下开口机构,下开口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下真空箱,下真空箱的顶壁上开设有下吸袋口,下真空箱的侧壁上固定有下顶袋机构,真空机通过上真空管与上真空箱的内腔连通,真空机通过下真空管与下真空箱的内腔连通。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装置仅仅依靠吸袋口吸附编织袋进行开口,开口能力小,对于热切编织袋难以进行开口;二是装置仅仅对编织袋袋口进行开袋,编织袋袋身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在静电或压力作用下粘粘在一起,影响后续使用。技术实现要素:[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000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侧面通过支撑架前后对称设置有调节组件,操作台上设置有通槽,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吸附组件,两个所述吸附组件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夹持组件;[0006]所述吸附组件包括通气管道和真空泵,所述通气管道左右对称滑动设置在操作台上,两个所述输气管道相对的一侧分别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吸盘,所述真空泵通过安装杆设置在操作台上,真空泵的吸气口通过软管分别连通通气管道,真空泵的排气口上连通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通槽的正上方。[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仓,所述调节仓通过支撑架前后对称设置在操作台上,调节仓中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对称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所述螺纹上分别螺接有一个螺母,操作台上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螺母之间固定连接在同一个通气管道的两端。[000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调节仓同侧外壁上通过转动轴承分别转动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操作台上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两个传动齿轮之间,主动齿轮与两个传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传送链条。[000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杆,所述安装板左右对称设置在操作台上,安装板的下侧面上前后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左右对称设置在操作台上,连接杆一端与相对应的通气管道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两个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设置在限位块之间,且夹持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杆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所述一段、二段和三段依次连接,所述一段远离二段的一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三段末端对编织袋进行夹持时,二段之间相互平行,且二段之间的距离l2等于两个限位块之间距离l1。[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0012]1.本实用新型在操作台上对称滑动设置有通气管道,真空泵将吸盘抽真空从而使吸盘吸附在编织袋两侧,通气管道向两侧移动从而对编织袋进行开口,通气管道向两侧移动,带动夹持杆移动,利用夹持杆对编织袋两侧进行夹持,辅助装置对编织袋进行开口,加强装置的开口能力。[0013]2.本实用新型真空泵对通气管道抽真空,真空泵的排气口安装喷嘴,将气体通过喷嘴排出,喷嘴设置在编织袋上侧,吸盘和夹持杆对编织袋开口时,喷嘴向编织袋内侧吹气,从而利于编织袋袋身分开。附图说明[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示意图;[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仓剖视示意图;[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杆状态1示意图;[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杆状态2示意图;[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杆状态3示意图。[0022]附图标记如下:[0023]1-操作台,101-通槽,102-支撑架,2-调节组件,201-调节仓,202-螺杆,203-螺母,204-传动齿轮,205-电机,206-主动齿轮,207-传送链条,3-吸附组件,301-通气管道,302-吸盘,303-真空泵,304-安装杆,305-喷嘴,4-夹持组件,401-安装板,402-限位块,403-连接杆,404-夹持杆,40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5]如图1-7所示,一种高强度环保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上侧面通过支撑架102前后对称设置有调节组件2,操作台1上设置有通槽101,两个调节组件2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吸附组件3,两个吸附组件3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夹持组件4;[0026]吸附组件3包括通气管道301和真空泵303,通气管道301左右对称滑动设置在操作台1上,两个输气管道301相对的一侧分别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吸盘302,真空泵303通过安装杆304设置在操作台1上,真空泵303的吸气口通过软管分别连通通气管道301,真空泵303的排气口上连通设置有喷嘴305,喷嘴305设置在通槽101的正上方。[0027]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仓201,调节仓201通过支撑架102前后对称设置在操作台1上,调节仓201中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设置有螺杆202,螺杆202上对称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螺纹上分别螺接有一个螺母203,操作台1上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螺母203之间固定连接在同一个通气管道301的两端;两个调节仓201同侧外壁上通过转动轴承分别转动设置有传动齿轮204,操作台1上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电机205,电机2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206,主动齿轮206设置在两个传动齿轮204之间,主动齿轮206与两个传动齿轮204之间设置有传送链条207。[0028]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包括安装板401和连接杆403,安装板401左右对称设置在操作台1上,安装板401的下侧面上前后对称设置有限位块402,连接杆403左右对称设置在操作台1上,连接杆403一端与相对应的通气管道301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有两个夹持杆404,两个夹持杆404设置在限位块402之间,且夹持杆40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5;夹持杆404包括一段、二段和三段,一段、二段和三段依次连接,一段远离二段的一端与连接杆403铰接,三段末端对编织袋进行夹持时,二段之间相互平行,且二段之间的距离l2等于两个限位块402之间距离l1。[00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0030]使用时,将待开口的编织袋通过通槽101放置在操作台1上,驱动电机205和真空泵303;电机20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202转动,螺杆202转动带动通气管道301相互靠近,真空泵303对通气管道301进行抽真空,通气管道301上的吸盘302设置在编织袋两侧,且分别粘附在编织袋两侧;此时夹持杆404位于标记附图的图5状态1,电机205的输出轴继续转动,同一螺杆202上的螺母203相互远离,带动通气管道301向两侧移动,从而对编织袋进行开口。通气管道301向两侧移动,带动连接杆403向两侧移动,夹持杆404在限位块402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对编织袋进行夹持,此时夹持杆404位于标记附图的图6状态2;通气管道301继续向两侧移动,夹持杆404将编织袋进行辅助开口;最后通气管道301到达最远位置,真空泵303停止抽气,此时夹持杆404位于标记附图的图7状态3,夹持杆404在弹簧405作用下相互分离,编织袋从通槽101处掉落,完成编织袋开口。[0031]在吸盘302和夹持杆404对编织袋进行开口的同时,真空泵303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通过喷嘴305输入编织袋中,使编织袋袋身鼓起,便于后续编织袋的使用。[0032]电机205和真空泵303外接电源,其控制方式为公知常识,本说明书不再进行详细说明。[0033]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发布于 2023-01-07 02:1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没有烟抽的日子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