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管家理论的评价及其启示
对代理理论及其治理措施的反思以及管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引发了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管家理论越来越多的重视。Caldwell和Karri(2005)指出,管家理论在追求组织的长期利益方面是对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更好选择,是更好的治理模型,具有实践和理论基础,是系统、完整和整体的管理理论和组织发展原则,在伦理方面优势更多。尽管现代管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思路还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但管家理论无疑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1、长期以来,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要求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增加外部或独立董事、股票期权或薪酬与考核挂钩等做法被视为中国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些观点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得到定论,与此相反,二职合一、强调内部或关联董事的作用、弱化物质激励等做法还得到一定程度理论和实证的支持。因此,将代理理论视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唯一理论根据,盲目效法西方的公司治理措施是不合适的。突破传统的代理理论研究假设和思路,从委托人、经理人两个利益主体的角度去分析他们之间的治理关系,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有利于解释公司治理实践中暴露的种种问题,有利于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进行有益的修正。
2、在研究方法上,管家理论从行为角度研究管家与委托人之间的交互影响和行为结果,因此在分析方法上将主要借鉴行为博弈、组织行为学等分析工具。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都是采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直接分析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忽视了另一种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即分析公司在改变治理结构或治理机制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3、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之间的对立,更多是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别。经济学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管理者视为普通的人,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根本,但忽视了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特性,忽视了管理者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内在需求。而管理学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面对作为人力资本的管理者,更为重视其具体特征和需求。因此,将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整合,本质就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整合。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方法,无论是对经济学、管理学,还是公司治理的研究,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博弈论能够将人的共性与个性、个体与全体、一次性与重复性决策纳入统一的分析平台,也许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