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用户体验,总是那么顺其自然
最近想给自己买个重疾险,经历了去年魔幻的一年,感觉人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作为小白的我,接触商业险是从支付宝的蚂蚁保开始的,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对比了一下京东的京惠保的和微信的微保。
不得不说,没对比就没伤害,单就用户体验这方面,腾讯从来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这不禁让我想到,真正好的用户体验,是深入到产品的每个细节里的,是让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一气呵成。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展现给你最合适的内容。
我觉得,用户体验能够称得上“好”字的,应该符合下面几个条件:以用户为中心、想用户之所想、场景化思维、有温度的交互。接下来,我将以微保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以用户为中心
这一点其实是最基础的,想要打造好的用户体验,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这个是基本前提。
任何一个产品,用户才是真正使用它的人,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需要真实的考虑用户的感受。
与“以用户为中心”相对的,可能就是“以功能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这些从设计初衷和思路上,就决定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是不是合适。在我们看来,虽然最终的目的都达到了,但用户在途中的心情却是千差万别的。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想用户之所想,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而以功能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考虑的内容,更多的是快速实现。
举个例子,首次进入微保页面,展示的内容如下:
作为一个保险小白,进入到这个页面后,重点信息基本都展示出来了。看一眼就明白,如果没有需求,可以直接退出,如果还想了解,可以往下滑,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
同样的用户场景,我们看看京惠保的页面:
进来之后,几乎什么有用的信息都看不到,上来直接就是冷冰冰的条款说明。感觉就像对用户说“就是出了问题别找我,你找保险公司”。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在撇责任,会有种莫名的距离感。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即能顺心又能如意,岂不是最好的情况。
二、想用户之所想
其实产品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而现在能做到的产品也是少之又少。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用户调研和数据收集,否则都是空谈。
一般情况下,我们设计页面,都是将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罗列,反正有的没的全部展示出来就可以了。虽然不太雅观,但总没有遗漏吧。
可有时候,恰恰就是这些基本的信息,该在什么时候展示、以什么方式展示,任何一点的调整,都会影响整体的体验。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真的要带入场景进入角色,一秒钟变小白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的真实身份、真实的目的、具体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总结。
举个例子来说,其实重疾险有一年期、20/30年、终身,这三种类型,但是一般人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不知道的。
在蚂蚁保、京惠保的产品中,要么就是没有相关介绍,要么就是放在很深的客服问题里面,我自己还是通过百度来了解的。
而在微保中,当我在翻看详情介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将这个问题展现了出来,突然有一种“懂我”的快感。
你能懂用户多一份,用户自然而然靠近你多一点。
三、场景化思维
说实话,现在的产品,功能性的东西基本都高度重复化,你抄抄我,我抄抄你,反正就那么点东西,也不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但是如果将这些功能进行提炼和组装,通过场景化来展现,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谓的场景化,其实就是更加的生活化、实用化、人性化,是伴随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出现。
就以投保选择具体内容来举例,下面是蚂蚁保的页面:
说实话,我在选择的时候是有点懵逼的,完全不知道怎么选择,必须要一边百度一边选择。
我们再来看看微保的投保页面:
帮我们列出了青春版、大众版、顶配版。同时每个版本的重点内容也介绍了,并且还附上了用户画像。
无论是不是合适,但给我的感觉就很容易接受,都是生活化的解释,理解起来完全没有压力。
场景化,能提升产品的接受度和易用性。
四、有温度的交互
做C端产品,不能给用户以冷冰冰的距离感,而是要有温度的带入感。
用户进入页面,是必须一条道走到黑,还是提供多种选择可能;对于相关的条款,是以框架式的口令来呈现,还是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来提醒。
这看似两种选择,其实却是产品从顶层架构上就决定了的。
作为用户,我们的要求其实不高,只要提供的产品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总会报以最大的宽容度。
比如微保下面的页面:
因为重疾险有多种类型,为了可能进错页面的可能性,在右上角有个可以切换的按钮;
再比如下面的页面:
当我页面向下滑动到投保的功能时,会给我这样的提醒。
这些虽然都是很小的点,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产品是活的,是懂我的,是为我考虑的。
每一次产品的使用,都是一次灵魂的对话。
一些想说的话
都说腾讯是做产品的,但在过去的经验里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这次有机会以一个小白的身份来体会到腾讯产品的强大。
当今的互联网,只要是个产品,都会大谈特谈用户体验,但真正能用心做下去的却是少之又少。
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真正的用户体验,是让你觉得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