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爆款网红食品
吃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填饱肚子的事,我们在对吃的很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各类型的网红餐厅顺势而起,而打造一款网红食品,究竟要怎么做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这件事近些年不再是简单地填饱肚子,满足嘴馋的目的,而是上升为一种身份认同,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表现。年轻人追逐网红餐厅、网红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相信你的身边聚集着不少打着“吃货”的旗号,没少种草网红餐厅,常常一起去探店怂恿你吃吃吃,但是自己吃的却不多,拍照时异常显瘦的闺蜜朋友们。
你是名吃货吗?以下从2017年到近来大火的网红食品你都吃过吗?
一、这些年大火的网红食品
1. 吃成花脸猫的“脏脏包”
脏脏包的原型在日本,且已是一个老面包品类,叫巧克力可颂。吃完以后嘴巴和手上会沾上巧克力而变 “脏 ”因而得名“脏脏包”,而且网红势头十足!浓浓的巧克力粉包裹着可颂牛角,再淋上一层巧克力酱,里面湿润有嚼劲,一口下去满满巧克力的浓郁香味,外酥里嫩!
脏脏包大火的时候,连明星也加入变脏的行列,主持人杜海涛在微博中po出吃脏脏包的样子。
2. 排队排到崩溃的“喜茶”
“喜茶HEYTEA”是创立于2012年的品牌,它的走红是近两年的事。2015年的时候由于原来的商标“皇茶”无法注册,才改名“喜茶”。
喜茶有多火呢?
在其还叫皇茶的时候,来深圳开第一家店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各种山寨皇茶多达两千多家。2017年春节后,喜茶开了上海的首家店,瞬间引爆数百人长达数小时的排队,每天卖出近4000杯,这已经是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的第五十多家店。
他开的店铺成为当地的一种现象,一种流行文化,很多人为了喝他店里的一杯茶,常常排队一个小时以上。
3. 吃口shi冷静一下的“粑粑瓜子”
这款产品是伴随马东的米未传媒出品的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播出火起来的,传说6个月卖出了30吨约12亿颗粑粑瓜子。马东在《奇葩说》现场为TA高调打call,郭德纲“嗑”到停不下来。
它的产品slogan“吃口shi冷静一下”是时下年轻人的流行语,直接对准年轻人的市场。
米未传媒旗下的“米未小卖部”推出了诸如粑粑瓜子、“好厉害”系列的爆米花、薯条等很多款零食,本质上是利用大IP商业变现。这些产品在包装设计上花了比较大的心思,借以综艺节目、名人的助推,卖得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许多,销量也很不错,味道如何嘛,不太好评价。至于瓜子和粑粑的联系在哪儿?你自己体会一下。
4. 酸菜比鱼好吃的“太二酸菜鱼”
太二酸菜鱼是2015年诞生于广州的一个餐饮品牌,成立时间虽短,但是扩张速度势如破竹。笔者身在深圳,本来没听过这个品牌,但是被身边的小伙伴多次安利,可见口碑不错。而且家旁边的商场不知何时已开了这间网红餐厅,就去试了一次。
个人觉得他们家的酸菜鱼中上水准,并没有好吃到逆天。但是因为它的几条个性的“赶客”条款让我对这家店印象深刻。
比如“本店五不接待”的条款:
吃饭只顾着玩手机的; 同行超过四个人进店的; 说我们家鱼不好吃的; 微信红包只抢不发的; 脾气比店长还要拽的。此五类客人,通通不接待。
店面装修的主视觉设计是漫画风格,视觉冲击力极强。独特的上菜方式——上酸菜鱼时上菜小哥会大声吆喝一声:您的酸菜鱼来嘞!这种别具一格的体验令我被这家店圈粉。
诸如以上列举的网红食品还有挺多,比如:辣到怀疑人生的火鸡面、蓝色的百事可乐、自热火锅、毛巾卷和鲍师傅的肉松小贝等。如果好奇且还没吃过的话,不如先搜索看看然后去尝试一下。
辣哭你的火鸡面
身边的吃货朋友比较多,我常常会被种草一些网红餐厅,除了有些是明星开办,具有光环效应之外,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很有特点。这些食品的走红,不是简简单单地跟风,而是它们身上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
二、网红食品的特点
1. 有记忆点
这里的记忆点,不光是颜值高,而是能一下子被你记住或描述。颜值高当然很好,但是丑未必不是一种吸睛的特质。就像现在形容长相非典型的男明星不是用“帅”,而是“丑帅丑帅的”。
脏脏包的口味未必有多么特别,但是它的记忆点非常棒——吃的时候糊你一脸,并且可以直接被其他人看到。同时,“脏”本来是食物的天敌,但这里却是食物的名称, 这种反差萌攻占了消费者的心智,让脏脏包变成了特别的存在。
前文提到的太二酸菜鱼的上菜时吆喝一声,同样是一种记忆点;粑粑瓜子的名字和slogan也是记忆点。
产品就像人一样,不管是美丑胖瘦高矮,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容易被记住,最怕的是平庸,说不出来哪里好或不好。
2. 品牌溢价能力突出
我第一部分列出的网红食品,最便宜的就是脏脏包了,脏脏包比起其他面包贵不贵我不知道。但是其他的三个网红食品,客单价都不算低。
喜茶人均价格在22-23元左右,远远高于“COCO”人均10元左右和一点点人均14元左右。粑粑瓜子就更不用说了,普通的瓜子加个罐头包装马上华丽转身,69元两盒。通常10几块一斤的瓜子算顶天超级好的品质了,两盒加起来440g的瓜子卖这个价,吃的是情怀吧。
当时吃太二酸菜鱼时,点了个大份,另外点了一份红糖糍粑和一碗面,一共三个人,人均大概83块。虽然是大份,装鱼的盘子的确够大,但是分量一般,这个价钱比起一般的酸菜鱼也算贵了。
不要轻视现在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及粉丝忠诚度的变现能力,卖的是品牌溢价,可能越贵越有人买吧。
3. 排队成风
“这么贵这么多人排队,一定很好吃。”
管你是街边小吃还是入驻商场的门店,网红食品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排队。当时网传喜茶排队7个小时才能喝到,也是非常夸张了。非常火爆的时候排队大概2小时左右,但是也非常久了。
亲历太二酸菜鱼,它家店从来就没有不排队的时候。也许因为有“同行超过四个人进店”不接待的赶客规定,太二反而更火了。
而脏脏包和粑粑瓜子曾经一度卖断货。
4. 营销做得好,曝光度高
关于喜茶的新闻几乎从未断过,一阵说它好喝,一阵说它雇人排队,你很少看到它做硬广,但是社交媒体和跨界合作这块的投入没少花心思。
比如:喜茶和W酒店的合作,它们推出了一系列联合设计的产品,手袋、行李牌、礼盒、调酒器。除此之外,在合作期间,入住广州W酒店的任意客房,拨打灵感专线,都可以获得两杯喜茶。
而且喜茶的官微非常擅长找一些和年轻人有关的话题进行互动,互动后还会赠送各种周边产品:包包、明信片、日历等等。
三、如何打造爆款网红食品?
1. 产品为王,不求品类多,好吃才是硬道理
对于食品而言,好吃是一切的基础。不知何时,曾兴起过这样一股风气,产品难吃得要死,但是只要有互联网思维,颜值高,包装一个概念就似乎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曾经估值4000万,轰动一时的黄太吉煎饼。据说吃过的人没有一个认为是好吃的,比街边的煎饼果子味道都差远了。
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的产品,产品好才是王道。
喜茶的奶盖茶做得不好喝,自称芝士奶盖茶的首创者又有何用?
口碑效应是有局限性的,达到了极点,花多少营销费可能都没用。该考验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不会心慈手软,难吃就是难吃。一个没有回头客的产品,到底有多久的生命力呢?
品类多看似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是有时未必是好事。因为中餐是很难标准化的,品类越多运营难度越高,所以很多网红食品通常主打一个单品爆款。
太二酸菜鱼的招牌菜,即使只有酸菜鱼一个品类,但是在产品的打磨上也是磨出了花,一份酸菜鱼做出了八种不同的辣度。无论是做什么产品,是很多个sku,还是单品,都值得你好好打磨,产品才是一切最强有力的支撑。
2 .颜即正义的时代,设计费要舍得花
著名的连续创业者彭萦曾说:
如果在国内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设计费在20万以下基本上是CEO的品味,设计费在20万以上基本上靠的是设计师的品味。
在颜即正义的时代,我们经常调侃妹子“长得美说什么都对”。我们都知道看一个人不应该只看外表,也要看内在。但是外表是首先吸引别人眼球的第一关,食物不会说话,颜值上去了,才有机会让人尝尝味道。
前文提到的黄太吉煎饼,虽然有点本末倒置,味道不怎样,但是店面设计都极具逼格。没有回头客是真,吸引第一次来的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现在似乎大家都意识到了颜值的重要性,比较红的网红食品几乎没看到什么颜值不过关的。喜茶开了一家又一家主题店,店面的设计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即使不是为了来喝杯喜茶,喜茶的店也早已成为了自拍圣地。更不用说,每一季它的杯套和外带的纸袋,都会跟随每季新品主题的不同而重新设计。
颜值高,朋友圈一晒又是一次二次传播,何乐而不为呢?
3. 品牌人格化出众锦上添花
品牌人格化并不是强行设定一个吉祥物,一个身份,一句slogan,这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品牌人格化,是掌握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讲出来的故事引人入胜。
太二有个做得特别好的地方,它搬出来老板这个角色,诉说了”太二”这个名称的来历——
太二始于一家没门的小店,经常被找不到入口的客人骂太傻、太二,二老板觉得没门就没有吧,只要能做宇宙第二的酸菜鱼,太二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
“二”贬义褒用,老板是因为想做好吃的酸菜鱼而显得二,并不是真的“二”。
粑粑瓜子和喜茶是通过产品包装设计来展现自己的品牌人格。喜茶是一个喝茶的简笔画人物,十分俏皮可爱。粑粑瓜子就更加高明了,把吃粑粑瓜子的人变成了品牌的一部分——奇葩的产品得需要奇葩的你来驾驭。
4. 坚持原则,不“讨好”消费者
特点意味着跟别的产品区分开来,品牌辨识度鲜明。即使有很多人都做奶盖茶,但你坚持不用奶精、不用奶盖粉,你同样是有特点。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泛滥的今天,能坚持用天然的原料、食材的品牌值得拥有更好的品牌美誉度。
原则意味着有自己认定的一套体系,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轻易打破。太二的酸菜鱼的一系列赶客原则,难道是真的有生意不做吗?
并不是。
比如:为什么四人以上不能接待?因为:
“人多吃饭戏都在人身上,完全不记得吃到嘴里的是什么。而最多不超过四人,就几个知己好友,不用抢戏,才能真正品到酸菜鱼的美味。加上太二店里的桌椅、灯光,甚至是菜品都是为不超过四人就餐设计的,人多则体验不佳。”
包括菜品不加辣减辣、不做外卖、不加盟等等条款,都是出于品控、餐厅运营和品牌的考虑。尽己所能做自己能力范围能做到的事,为客人提供最好的体验,反而是一种真诚。
那些看似不讨好消费者的条款,如果是为了产品的品质,值得去坚持。
5. 重视营销的力量
营销的方式太多,提到的这些网红食品,有的是靠口碑营销;有的是靠新媒体营销;有的看似完全不做营销;有的恰恰是靠营销取胜,比如:黄太吉煎饼。
以喜茶为例:前文说过它在新媒体营销上非常成功,当然线下营销也同样不含糊。在上海点尚未开业时,就已经把上海许多知名媒体和平台通通砸了一遍。开业前三天买一赠一,然后借助排队的从众效应和消费者自发晒图,进行二次传播。
包括太二不接受同行超过四个人进店,提高获得门槛,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每天只卖100条鱼的原则同样是营造一种稀缺感,有个专门形容这种营销方式的词汇——饥饿营销。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产品要过关,不然你玩饥饿营销也没戏。有一些产品非常过硬的小吃,因为有多年的品牌积淀,它们依靠口碑依旧多年保持长盛不衰。比如:复活的梦花街混沌和阿大葱烧饼,借由互联网放大成为网红小吃,更是排队排到腿软。
产品是品牌最有力的支撑,营销放大品牌的影响力。如果有过硬的产品,但是因为营销做得差而无人问津岂不是很可惜。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6. 巩固产品长板,建立壁垒
说到服务不得不提到海底捞,人家把“服务”做到超越产品变成占领用户心智的第一关键词付出了很多心血。这时候服务就变成海底捞的长板,那你有思考过你的产品是否能够永远火下去吗?你的产品长板是什么呢?
喜茶这样的奶茶店实际上是非常容易模仿的,所以创始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深耕供应链。
“不光坚持茶园直采,喜茶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去定制茶、培育茶,从种植土壤到种植方式都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改造,像金凤、四季春、嫣红、绿妍、韵香这些市场原本并不存在的茶底,就是喜茶耗费2-3 年时间自主研发而成的。2017 年 4 月,喜茶又在供应链后端上线了 ERP 系统,以此在供应链信息流打通,实现效率最大化。”
高效率和低成本建立了健康的盈利模型,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化口味,增强了消费者与品牌的粘性,这些就是喜茶的壁垒。
不光《海底捞你学不会》,喜茶未必你学得会。很多品牌都在为巩固自己的长板而努力。比如:深圳本土人才济济的乐凯撒,已经有4年历史的网红冰淇淋品牌亚历山达,致力于餐饮标准化流程的蛙来哒……
四、网红食品的生命力能保持多久?
都说网红店活不过三年。
“赵小姐不等位、雕爷牛腩、黄太吉,刚好三年;很高兴遇见你、小猪猪、水货,两年;一笼小确幸,一年;Remicone 乌云冰激淋,半年。看,越来越快。”
无论什么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但似乎一旦被扣上“网红”的帽子就特别短命。商业不是一件标准化的事,即使照搬别人的方法未必同样能走红。网红店在品牌发展初期,往往会靠着单一的长板策略爆红,或者单品爆款,或者营销手法。
但是,随着消费者回归理性、竞争对手的增加,品牌势能会被摊薄,而这时候能否活下来的关键,就回到了最基本的经营问题。有没有好的产品体验、服务效率,甚至食品安全与人才系统的搭建。
这些曾经的或者正红的网红品牌们能红多久呢?让时间给我们答案吧。
本文由 @ Fan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