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阳洋一号
阳洋一号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8 浏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宏观治国的管理思想和微观治生的管理思想。 宏观治国的管理思想主要论述财政赋税管理、 人口田制管理、货币管理、 价格管理、 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微观治生的管理思想主要论述农副业、 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和流通方面的管理思想。 尽管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浩如烟海,但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还比较零星分散。

归纳起来,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

《周礼》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书中搜集周王室官制,将周代官员分为天、地、春、夏、秋、 冬等六官,以天为最高职,六官分360职,各有职掌,层次分明,职责清楚。

在劳动组织方面,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工程,如秦代名将蒙恬征募30万人修筑万里长城;隋炀帝动员近百万民工开拓大运河。 这些浩大工程的建成,都是古代管理思想在劳动组织上实践的范例。 在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就提出过“劳动过程分工” 的思想,他说: “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 然后墙成” 。 元代董抟霄提出“百里一日运粮术” 的具体做法,其中讲到“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排列成行" ,可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缩短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办法符合现代流水作业原理。

2.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管子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经营思想主要有:

(1)经营管理要顺应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均有“轨”可循, “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如若逆之,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2)强调和气生财,即处理好人际关系;认为“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3)办事要守信誉。 主张“不欺其民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 有国者之大禁也”

(4)办事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认为“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主张办一切成,不求不可得”。

(5)主张办一切事情必须统筹谋划;提出“事无备则废”、 “以备待时”的观点,其中,许多论点成为后世政治家、理财家的行为准则。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记 ·货殖列传》是一篇有名的经济论著, 它使我国古代治生的管理思想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司马迁的“自然之验”论,是其经济管理的基本思想。 他肯定了 “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等社会生产和流通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定发展商品经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求富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 这也是他的“自然之验” 的基本思想。 司马迁对发展商品经济的研究,已突破了传统封建经济思想的局限,表现出了他的管理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非凡的理论创造力。

3.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 “城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四大”指道、天、地、人。可见, 老子十分重视人的因素。 《管子》中明确指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国易治,民贫则国难治。 民富则其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故国易治; 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犯罪,故难治也”。

在用人方面,我国素有“选贤任能”、 “任人唯贤” 的主张及 “禅让制度”。在《尧典》中, 就记述了尧、舜的禅让事迹。 在重视人才方面,墨子主张“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这些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比西方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的人本思想在时间上要早2000多年。

4.理财方面的管理思想

孔子在理财方面主张“崇俭”,他在《论语》中指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墨子主张“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荀况主张富国与富民并举,提倡“上下俱富”,为此必须 “节其流,开其源,使天下必有余, 而上不忧不足”。 这些观点都说明“开源节流"和“崇俭黜奢” 是我国历来倡导的思想。

5.管物方面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对物管理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利器说”。 孔子在《论语》中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吕氏春秋》指出, 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另外,在定额管理、 规范操作方面,宋代李诫编修的《营运法式》一书早有系统记载。 对财物保管和收纳支出也早有制度,并有专门官员分类管理。

6.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 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 市场法制等。 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3年时间纠正3个错误。 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正者寡矣” 。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 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 “一法” 原则。 “明法” 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 ,使全国皆知。 “一法” ,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7.系统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能集中体现系统管理思想的言论和实例很多。 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就曾阐明自然界的统一性,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 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处的位置和气候变化规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很早就揭示了天气运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从而制定了历法与指导农事活动的24个节气。 西周时代,用阴阳二气的矛盾来解释自然现象,产生了“五行”观念,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大系统的五种基本物质要素。 我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强调人体各器官的有机联系,指出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心理与生理现象的关联等,诊断疾病强调综合分析, 强调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并把治疗与调养,治疗与防病结合起来。

总之,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极为丰富,有不少内容至今仍闪耀着光彩,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些观点、 一些理论和方法也都可以从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有益的借鉴。

 

发布于 2022-07-01 09: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阳洋一号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启示
时间管理的误区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时间管理方法(7种方法详细版)
稻盛和夫哲学是什么意思
稻盛和夫的经营十二条
德鲁克与戴明
稻盛和夫与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大事记
稻盛和夫与阿米巴经营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