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背景技术:[0002]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0003]我国塑料模具在高技术驱动和支柱产业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从上游的原辅材料工业和加工、检测设备到下游的机械、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信、建筑建材等几大应用产业,塑料模具发展一片生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普通模具在浇注过后,由于没有对模具进行拉紧固定的装置,有可能会发生两个模具板发生脱落,导致塑料制品在模具内没有达到指定样貌,导致塑料制品发生损坏,不便于使用者使用。技术实现要素:[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具备拉紧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普通模具在浇注过后,由于没有对模具进行拉紧固定的装置,有可能会发生两个模具板发生脱落,导致塑料制品在模具内没有达到指定样貌,导致塑料制品发生损坏的问题。[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板配合使用的连接孔,所述支撑板靠近连接孔内壁的一侧与连接孔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夹板内腔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装置。[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活动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收纳槽靠近卡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卡块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块靠近支撑板的一侧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且卡槽的数量为多数,并均匀分布于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穿孔,所述转杆远离活动板的一侧穿过穿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拉孔,所述拉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定位槽、连接孔、支撑板、固定装置和拉动装置的配合使用,将模具放置第一夹板顶部的定位槽内,第二夹板前侧的连接孔与支撑板接触并带动第二夹板夹紧模具,转动转板后松开,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活动板在收纳槽内移动,活动板带动卡块穿过通孔到卡槽内,解决了现有普通模具在浇注过后,由于没有对模具进行拉紧固定的装置,有可能会发生两个模具板发生脱落,导致塑料制品在模具内没有达到指定样貌,导致塑料制品发生损坏的问题,该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具备拉紧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00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卡块插入卡槽内,完成了对第二夹板位置的固定,达到了模具在拉紧过后不会发生移动的目的。[00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槽,通过卡块插入不同位置的卡槽内,起到了对不同数量模具进行拉紧和固定的作用,增加了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的实用性。[0015]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装置,在使用者需要固定模具时,通过转动转板带动卡块移动到收纳槽内,防滑槽增加了手掌与转板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0016]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孔和橡胶圈,在使用者需要拉紧模具时,通过拉孔来拉紧模具,橡胶圈增加了手掌的舒适度,达到了使用者便携拉紧模具的目的。[0017]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槽,通过将模具放置在定位槽内,完成了对模具位置的定位,起到了在拉紧模具时模具不会发生移动的作用。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夹板的立体示意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二夹板的立体示意图。[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二夹板的正视剖视图。[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a的局部放大图。[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b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中:1、第一夹板;2、支撑板;3、第二夹板;4、连接孔;5、固定装置;6、转动装置;501、收纳槽;502、活动板;503、转杆;504、弹簧;505、卡块;506、通孔;7、卡槽;601、穿孔;602、转板;603、防滑槽;8、拉孔;9、橡胶圈;10、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现要素:、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夹板1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第一夹板1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3,第二夹板3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撑板2配合使用的连接孔4,支撑板2靠近连接孔4内壁的一侧与连接孔4的内壁接触,第二夹板3内腔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远离支撑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装置6。[0028]参考图5,固定装置5包括收纳槽501,收纳槽5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02,活动板502远离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503,转杆503的表面套设有弹簧504,活动板502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505,收纳槽501靠近卡块50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506。[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装置5,通过卡块505插入卡槽7内,完成了对第二夹板3位置的固定,达到了模具在拉紧过后不会发生移动的目的。[0030]参考图2,支撑板2靠近卡块505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卡块505配合使用的卡槽7,卡块505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穿过通孔506并延伸至卡槽7的内腔,且卡槽7的数量为多数,并均匀分布于支撑板2的左侧和右侧。[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槽7,通过卡块505插入不同位置的卡槽7内,起到了对不同数量模具进行拉紧和固定的作用,增加了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的实用性。[0032]参考图5,转动装置6包括穿孔601,转杆503远离活动板502的一侧穿过穿孔601并固定连接有转板602,转板60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603。[00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动装置6,在使用者需要固定模具时,通过转动转板602带动卡块505移动到收纳槽501内,防滑槽603增加了手掌与转板60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0034]参考图6,支撑板2顶部的前侧开设有拉孔8,拉孔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9。[003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拉孔8和橡胶圈9,在使用者需要拉紧模具时,通过拉孔8来拉紧模具,橡胶圈9增加了手掌的舒适度,达到了使用者便携拉紧模具的目的。[0036]参考图2,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10。[003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槽10,通过将模具放置在定位槽10内,完成了对模具位置的定位,起到了在拉紧模具时模具不会发生移动的作用。[00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0039]在使用时,拉动转板602带动卡块505移动到收纳槽501内,转动转板602将卡块505卡死在收纳槽501内,将模具放置在第一夹板1顶部的定位槽10内,第二夹板3前侧的连接孔4与支撑板2接触并带动第二夹板3夹紧模具,转动转板602后松开,弹簧504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活动板502在收纳槽501内移动,活动板502带动卡块505穿过通孔506到卡槽7内,完成了对模具的拉紧和固定,便于使用者使用。[0040]综上所述:该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3、定位槽10、连接孔4、支撑板2、固定装置5和拉动装置的配合使用,将模具放置第一夹板1顶部的定位槽10内,第二夹板3前侧的连接孔4与支撑板2接触并带动第二夹板3夹紧模具,转动抓板后松开,弹簧504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活动板502在收纳槽501内移动,活动板502带动卡块505穿过通孔506到卡槽7内,解决了现有普通模具在浇注过后,由于没有对模具进行拉紧固定的装置,有可能会发生两个模具板发生脱落,导致塑料制品在模具内没有达到指定样貌,导致塑料制品发生损坏的问题,该塑料模具的拉紧机构,具备拉紧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00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